李志刚
华中科技大学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
1. 前言
信息化是《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》中制造业科技发展的重点方向和任务,也是《2006-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》的重要任务。信息化对于增强模具行业的创新能力,优化模具行业的产品结构,提升模具行业的核心竞争力,具有深远的意义。
模具企业信息化包括两个主要方面,即技术系统的信息化和管理系统的信息化。技术系统的信息化主要是实现模具设计制造过程的数字化。数字化技术是解决模具设计制造问题的有效途径。
数字化模具技术的内涵:
① 可制造性设计(DFM),即在设计时考虑和分析可制造性,保证工艺的实现;
② 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(CAPP);
③ 计算机辅助分析(CAE),仿真成形工艺过程,预测和解决可能出现的缺陷和成形问题;
④ 高效率的3D模具设计技术;
⑤ 数字化模具加工技术;
⑥ 在数字化技术指导下处理解决试模过程和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。
2. 可制造性设计(DFM)
传统的产品和模具设计制造过程如图1所示。

图1 传统的产品和模具设计制造过程
传统的产品开发过程存在的问题:开发周期长,开发成本高,质量难以保证。如图2所示

图2 传统的产品开发过程成本
据统计,75%的成形缺陷和困难都是由于产品早期设计不合理造成的,而这些缺陷和困难的80%是在产品后期工艺设计和模具调试阶段才被发现和改正的。 因此,应将产品设计缺陷控制在最小水平,尽量避免将设计缺陷传递到工艺和模具设计过程中。
面向产品开发和模具设计制造全过程的仿真

图3面向产品开发和模具设计制造全过程的仿真
产品的可制造性设计,就是在产品设计阶段采用CAE方法,对产品的工艺性进行分析,同步设计同步验证,可协助产品设计师确定最佳产品设计方案,从源头上避免方向性错误,保证产品具有良好的工艺性。产品的可制造性设计,不仅可缩短产品开发周期,还可降低产品开发成本,保证产品质量。如图3所示。
产品设计过程中的同步可进行成形性验证

整体成形性分析

局部可成形性分析

产品零件的选材优化

3. 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(CAPP)
• 工艺设计是决定零件能否顺利成形的关键。工艺设计受到制件形状、材料和成形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。
• 传统的工艺设计是依靠经验的设计过程,设计可靠性差,质量难以保证。
• 工艺设计复杂、难度大,费时费力,设计效率低。
CAPP国内外研究与发展现状
• CAPP系统: 派生式CAPP系统、 创成式CAPP系统、混合式CAPP系统
• 数值模拟在工艺设计中的应用:工艺性分析及缺陷预测 、工艺参数的确定
• 知识工程在CAPP中的应用:KBE的特点、KBE的应用、KBE在工艺设计中的应用
基于KBE的工艺设计
知识工程(KBE)作为一种新型的智能设计方法,它通过知识驱动、繁衍和应用来解决工程问题。KBE的应用可提高工艺设计的智能化水平和设计效率。
KBE的关键技术
• 知识的获取与繁衍 :知识发现、数据挖掘
• 知识表示与推理
知识表示:产生式规则、框架表示法、语义网络、过程表示法、面向对象表示法—混合知识表示。
知识的建模与推理:基于规则的知识建模与推理 、基于实例的知识建模与推理 、基于模型的知识建模与推理。
• 知识的管理:知识库的建立
基于KBE的工艺方案设计模型
• 产品工艺性分析
• 工艺方案决策
• 工艺方案评价

图 基于KBE的工艺方案设计模型
冲压工艺设计实例
1)导入零件并建立工艺设计管理树
2)冲压件特征识别及参数提取
3) 冲压件工艺性分析及工艺特征提取
4) 冲压件工艺路线
5) 冲压方向确定
6) 工艺补充面控制线和截面线模型
7) 基于截面线的工艺补充面生成
8) 拉深工序件(发动机罩)
9) 拉深成形数值模拟的网格模型
10) 拉深成形模拟
4. 成形过程的仿真(CAE)
CAE (Computer Aided Engineering )采用有限元、边界元、有限差分等数值计算,对产品设计、工艺设计和模具设计进行辅助分析的方法,用于仿真和分析成形过程,预测产品可能出现的问题或缺陷。
CAE的必要性
• 传统的工艺和模具设计方法主要依靠设计人员的经验,设计结果往往难以预测;
• 优化工艺过程和和模具结构设计的需要,为优化设计提供依据;
• 数字化模具技术的重要基础。
CAE在冲压成形中的应用
• 零件毛坯展开;
• 确定修边线位置;
• 优化成形工艺设计;
• 预测成形过程中的起皱和破裂等缺陷

以CAD为核心集成系统

CAE在塑料模中的应用
例1. 空调柜机上面板, 科龙公司

图1原始方案
在试模时发现制件的主要外观面上有融合纹

图2 原始方案的CAE分析结果
CAE分析与实际相符,在图示位置有融合纹产生。根据熔体流动前沿分析,在图示位置产生融合纹是浇 口位置设置不合理导致。

图3 优化设计方案后的CAE分析结果
例2. 彩电前罩壳, 海尔公司

图4 初始方案的CAE分析结果
初始方案包括四个主分流道,其中三个主分流道又各自分成两个分流道,各对应两个浇口。CAE分析发现充填不平衡,制品的上部与两侧比下部明显地先充填,存在过压现象,同时制品充填结束时的温差大(130℃)。主要原因是浇口位置不合理,充模时间过长(7秒)。

图5 改进方案的流动充填分析结果
改进后的流道系统设计,两侧的浇口由两个减为一个,充模时间缩短为2.8秒。CAE分析结果表明,充填的平衡性好,制品的各浇口基本上同时充填结束,减少了主要熔接痕的数目,充填结束时的温差明显减小。应用此方案设计的模具,一次试模成功。
5. 高效率的3D模具设计
• 模具CAD的发展
2D绘图,甩图板,三维设计(参数化设计,关联设计)
• 3D模具设计的必要性
CAD/CAPP/CAE/CAM/CAT/ERP集成的需要,统一的3维模型是数字化制造的必要条件。
5.1 模具企业的几种设计模式
模式1

特点:3D、2D、CAM使用不同的软件,各系之间采用中性文件进行数据交换。无论是三维还是二维,常采用一个文件来表达全套模具,没有使用装配,串行设计方式。
模式一存在的主要问题
1)CAD/CAM采用不同的系统, 通过中性文件进行数据交换,数据一致性维护困难,更新不方便。
2)未采用装配技术,模具设计的所有工作均由一人承担,无法支持并行设计。
3)设计知识的重用和共享困难。
这种模式的设计效率低,无法发挥团队的优势来对复杂模具进行攻关。规模较小的企业常用这种模式,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,此模式的问题就会突出,成为整个模具设计与制造环节的瓶颈问题。
模式2

特点:3D/2D/CAM使用统一的平台,保证了数据一致性,设计变更容易管理。设计在全三维环境下进行,采用主模型和装配技术,支持并行设计,可充分发挥团队的作用,显著提高设计效率。设计经验易于积累,设计知识或模型便于重用和管理
5.2 并行设计方法:主模型和装配的使用

一副复杂模具的模架、定模、动模、滑块(斜顶)、2D、数控、总装配、工程文档等,可由不同的设计小组或人员分工协作,并行设计。
5.3 定制化开发专用模具设计系统的工作
1)针对企业特点,做好标准化工作。
2)针对特定产品,采用模板和功能组件进行设计。
3)通过定制开发,集成企业的设计知识和设计流程,提升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。
高效率3D 模具设计的实现方法
• KBE技术的应用
• 模具结构的标准化
• 整体模板的应用
整体设计模板:典型模具结构
• 局部模板的应用
局部设计模板 :功能设计模块
基于模块化的模具结构设计

模块化设计的实现
不同结构特征的处理方法
|
例子
|
方法
|
相关特征
|
拉延凸模、拉延凹模和压料圈
|
Programming
|
非相关特征
|
凸模、拉延凹模和压料圈
|
组件库+
组件装配方法
|
连接特征
|
拉延凸模、拉延凹模和压料圈
|
Programming+KBE
|
功能组件
|
导柱导套合件等
|
组件库+
组件装配方法
|
装配体
|
双动拉延模、单动拉延模
|
参数化库和KBE
|
标准件
|
拉延凸模、拉延凹模和压料圈
|
参数化建库
|
6 结束语
当前,我国正处于从模具制造大国向模具制造强国转变的进程中,未来的10-15年是模具行业发展的重要的时期。
“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,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,走新型工业化道路”,是促进我国模具行业结构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。数字化模具技术是解决模具设计制造问题的有效途径。
---- 文章出处:中国压铸模具网 www.mould.org.cn 欢迎转载
|